自泰钢集团公司开展“工艺促提升、标准保质量”工艺竞赛活动1个月以来,各单位积极行动,以工艺竞赛为契机抢抓工作水平提升,先后有40多个班组、机组获得优胜奖励,指标平均提升幅度接近18%。工艺竞赛“大数据”的变化,透露出泰钢人坚定“质量、标准、生命”的理念,“赶超行业最高水平,打造行业一流”的新动向。
以制约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活动
质量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不锈钢炼钢厂冶炼车间主任颜凯说,8月份
不锈钢板坯夹杂物达标率较上月提升4.6%,这为钢带的物理性能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冶炼车间是控制不锈钢夹杂物达标率的重点环节,脱磷站、GOR转炉、精炼炉的工作成绩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提升、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为此,冶炼车间积极行动,抓住制约质量提升、降低成本的突出问题开展活动。
坚持每班次取渣样、加强工序间的信息传递、严格控制好石灰加入量……
突出问题的持续抓、重点抓,工艺竞赛活动中,冶炼车间的多项指标取得了明显提升。据统计,8月份冶炼车间一次还原硅平均完成较上月指标提高10.34%,还原后碳含量达标率完成较上月指标提高2.71%,还原后铬成分本批次完成较上月份提高0.03%,微铬单耗完成较上月节约0.07公斤/吨钢。不锈钢板坯多项指标较上月取得明显提升。
在降低成本上,铁损、一次硅达标率、精炼过程电极消耗仍然是冶炼车间把控成本“钱袋子”的重点区域。
“我们现在的铁损收得率平均水平现已达到98.36%,精炼过程电极消耗经过攻关调整,目前吨钢成本又降低了5元。”针对当前仍然过高的硅铁消耗问题,颜凯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铁水条件加强协调,做好工序间的有序衔接,减少铁水在外等待时间,提高一次硅达标率,减少硅高炉次造成的硅铁浪费。
强化“标准”引领 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在冷轧部轧制车间,因断带而造成的轧辊成本消耗逐步减少。
数据显示,今年8月,轧制车间累计断带15次,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断带呈逐步降低趋势。断带次数的显著减少让高昂的轧辊消耗成本得到抑制。
除去这组数据,冷轧产品质量、成本的提升在工艺参数达标率、板面质量、板型控制三项指标的变化中也得到印证。
记者在采访时,轧制车间副主任燕照顺说:“在开展工艺竞赛之初,我们乳化液指标达标率不足80%,板面质量仅为85%,薄规格达标率也在80%左右,8月份给我们定下阶段目标后,我们在机组与机组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进行工艺质量竞赛,实行了日统计、周评选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8月份的乳化液指标达标率、板面质量、薄规格达标率基本每周都达到了94%、99.3%、99.5%。一开始也担心是一时的,现在看来职工精气神真的变了。”
不少干部职工反映,轧制车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下发的竞赛方案里,把断带次数、乳化液指标、钢带表面质量、钢带板型、黑黄斑缺陷等影响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作为指标竞赛重点项目,在一系列“比、赶、超”的落实工艺竞赛指标要求的行动中提振了职工的士气提升了操作水平,调动了大家自觉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
此外,轧制车间持续开展机组交流、班组交流,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和理论知识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和责任心,从而减少质量缺陷,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下一步,我们还是重点抓职工标准化操作,减少操作失误,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燕照顺说,职工的操作能力还是当前最大的“拦路虎”,只有持续不断地培养职工“标准化”操作,才能看得见、享受到竞赛的成果。
8月份竞赛活动中,冷轧部11项质量指标全部完成,其中7项指标较上月取得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涌现出了一批重视工艺质量的典型班组:乳化液指标达标率连续四周提升的4#950机组;工艺达标率连续四周提升的1700酸洗机组;连续四周退火曲
线达标率控制稳定的950退火机组。
抓住质量、成本、产量、操作四个关键点
自工艺竞赛开展以来,炼铁部以“提升工艺指标、降低成本指标”为原则,质量、产量、操作提升与成本降低成效明显。
今年8月,炼铁部物理热、碱度稳定率分别较原先水平提升23.22%、34.08%。一级品达标率达到95.62%,铁水温度达标率超额完成目标计划7.44%。
工艺提升扫除了生产成本、质量的障碍,用事实践行了“工艺促提升”的工艺竞赛主题。
“在调控生铁含硅稳定率、煤比、风温的基础上,我们还额外加上喷煤细度指标,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好物理热、碱度稳定率两项大指标。”炼铁部技术科科长韩传宝说。在他看来,提工艺与降成本是有机统一的,这为公司应对市场竞争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据统计,与今年上半年和7月份相比,8月份平均日产提升193.17吨、89吨,创造今年以来最高水平,8月份煤粉喷入量分别提高6.67kg/t、6.18 kg/t,按照近期焦炭价格和煤粉价格计算,吨钢成本降低了3.85元。
“此次竞赛是一场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比拼,更规范、更细致才能做到更好、更突出。”韩传宝说,当前提升好、稳定好工艺指标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技术科作为提升工艺技术的前沿阵地,在认真落实已有指标的基础上,将继续发掘制约工艺改进和质量提升的牛鼻子问题,紧盯数据结果,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抓好工艺控制,不断提升过程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