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筐成"座椅" 监护"疏忽"让孩子行走生死边缘
更新时间:2017.04.19 新闻来源:
继车辆遭损毁、押金质疑等风波后,共享单车最近又上了头条——父母在骑行单车时将孩子放在车筐里,此类现象在现实中屡屡出现,相关照片在网上不断引发热议。好玩、粗心,这些词似乎难以解释这些家长的举动。此类行为给儿童带来哪些风险?这些举动折射了家长哪些心理?就此,《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接近1.2米的身高,4岁的圆圆坐在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筐里明显有些紧促,身高的原因让圆圆有些掌握不好平衡。面对圆圆的不情愿,妈妈张薇给出的建议是扶住车把。
然而,要想完成这样的建议,就意味着在骑行的20分钟里,圆圆的身体必须后倾,胳膊向后弯曲40度左右才能扶住车把。对于这样的姿势,圆圆给出的评价是,“太难受了,太累了”。
在这个4岁孩子的眼里,这样坐着虽然很累,但是也挺好玩。然而,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似乎将更重要的事情抛之脑后——孩子的安全。
张薇给出的解释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在孩子的安全面前,张薇的解释似乎过于苍白。
不安全的车筐
张薇为何要说“不得已而为之”?
深夜坐火车回京的一家三口,由于在火车站外打不到出租车,于是决定骑行共享单车回家。“当时想,火车站离家很近,随身带的行李又不多,孩子也已经很疲乏了,所以就‘冒险’一试。”对于自己的理由,张薇特别强调了一点,“深夜,路上车很少”。
对于这一被张薇重复了至少3遍的理由,记者反问,“万一呢”?
这三个字,张薇无法解释也似乎无力解释。
然而,存在这种侥幸心理的家长并不止张薇一人。
在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附近,记者就目睹了“惊险”一幕:
1名男子带着1名小学生模样的男童骑行共享单车。行驶过程中,自行车不断颠簸,坐在车筐里的男童耷拉的两条腿几乎快要卷进车轮,看得人心惊肉跳。
“从力学的角度看,车筐连着前轮上方的转向轴,放个孩子后重力增加,非常不利于方向的控制和平衡的掌握,容易出现歪跌;同时,车筐深度有限,又无扶手,孩子很容易摔出来。加上车流复杂,很容易酿成大祸。”作为自行车资深玩家,童晨这样分析。
“共享单车都没有后座和横梁,只能让孩子坐车筐里,好多家长都这样带孩子。”张薇告诉记者,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带孩子的。
记者找到几款带有车筐的共享单车,发现车辆配备的车筐为长40厘米、宽和深约20厘米的铁篮子,每个车筐会用2至4个螺丝固定住。记者随机检查了一些车筐,发现少数已有松动迹象。
记者向一位自行车修车师傅打听得知,一旦车筐仅有的几个起主要作用的螺丝脱落,车筐就会向前翻倒。车筐螺丝除容易脱落外,还容易锈死断裂。
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成年人驾驶自行车可以在固定座椅内载一名儿童,但不得载12岁以上的人员;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不得载人。对于违反载人规定的非机动车驾驶者,会面临警告或罚款20元的处罚。很显然,这里说的“固定座椅”可不是指车筐。
飞驰的“小黄帽”
同样在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附近,记者还看到令人惊心一幕——一位爷爷样子的老人,扶着骑车尚摇摇摆摆的孙子,使用共享单车在小区出入口练习骑车。
相比于爷爷带着孙子学骑车,更大的风险来自于孩子自己骑车在马路上行驶。
四五个“小黄帽”骑着共享单车“风驰电掣”,甚至开始“飙车”,你追我赶,嬉笑怒骂,好不惬意。
这些孩子骑行速度之快,让同样骑行共享单车追在后面的记者气喘连连。
“你爸妈让你骑车回家吗?”终于赶上了孩子们,在红绿灯处,记者问道。
“我们都有手机,扫一下就行了,只要能回家就行了,他们才不问。”其中一个男孩回答。
“你们也就三年级吧,上下学还是父母接送比较好。”记者有些担忧。
“我们都四年级了。”男孩明显有些不耐烦了,绿灯一变,便“飞”了出去。
孩子骑行共享单车的危险并非杞人忧天,已有实例说明。
今年3月末,上海一名骑着共享单车的孩子被大客车碾轧,男孩被救出送医后不治身亡。离世的男孩,今年也上四年级。
每个人都会深切痛惜幼小生命的离世,许多人也会迁怒于孩子当时所骑乘的这辆共享单车。但造成事故的原因真的只是共享单车吗?恐怕不是。即便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早已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但早在共享单车出现前,街上骑自行车的孩子并不鲜见——作为第一监护人的家长似乎对孩子骑车几近“习以为常”
上一篇:加水不浊是假酒?中食协:有些高档…下一篇:浅述镀锌钢板的分类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