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糕面人儿
更新时间:2017.03.03 新闻来源:
□ 蔡永庆
“二月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家乡的糕面人儿。不知哪一辈先祖把糕面人命名为“锄田汉”,顾名思义,添丁添劳力之意。制作“锄田汉”的过程很有意思,算得上是一种民间艺术。先将蒸熟后揉和好的黄米面取来适中的一块儿,在手中大致搓成人体模型,高度大约在五寸上下,用手在面人儿头部轻轻捏出鼻子和两只耳朵的样式,用剪刀麻利地剪出四肢并将末梢压成扁平,随后用剪刀裁得十指分明。制作者绝不会忘记,要在两腿的开叉处来上小小的一剪刀,微微翘起的那一角糕面便成为“锄田汉”最具男性特征的明显标志。再然后便是画龙点睛之举,将两颗又黑又亮的花椒籽分别按在脸颊上方,“锄田汉”灵气顿生,炯炯有神的目光便会与你对视起来。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嘴巴,材料是使用蚕豆或偏小的眉豆籽,不同的豆类和不同的安装法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用蚕豆安装的口型接近O形,显得青春四射,活泼可爱;用眉豆籽更有一番讲究,要将发芽的凹处朝上,那样的嘴巴会给人以一种微笑的感觉,显得诚实稳重,和蔼可亲。金黄色的“锄田汉”成形后,那栩栩如生的模样,实在不忍成为果腹之物,然而,它作为食品的命运不会改变。
“锄田汉”的数量要大于全家实际人口,一般以多于家庭人口的二至五个为宜,意味着人丁兴旺。但也不能多多益善,人口太多是难以负担的。总数须是偶数而不可奇数,取成双成对之意,看到箅子上一排排油光闪亮的面人儿,那神气劲儿不亚于兵器在手的兵马俑。先人们总是把美好的愿望在民食中充分展现出来,不能不说是智慧与梦想的完美组合。二月初二以41个份子糕(一份子36个,加盘跟5个)上供龙王后,“锄田汉”便可以当饭来吃。但不能像吃糕一样随意去吃,凡家中大人小孩一人一个,叫做“吃本人”,戒忌两人以上分吃,没有吃下整个面人能力的孩子由母亲或父亲代吃。剩余的“锄田汉”由家中的男人或媳妇来吃,但同样不可分吃,最好是由正在生育期的夫妻来吃,据说那样会当年添丁。未出嫁的姑娘除“吃本人”外,是万万不可再吃的,否则会将人丁带走。至于出嫁的姑娘或亲戚,那是绝对不能沾“锄田汉”边的,外人就更不用说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关于“锄田汉”的讲究逐渐淡化,但在乡下还一直保持着二月二捏面人的习俗,只是多数人家用白面取代了黄米面的制作。虽然失去了黄米面那种特有的风采,但白白胖胖的白面人儿也挺好看的。
在农村的年轻人竭力冲向城里的今天,老人们总还是希望“锄田汉”不要消失,更希望祖祖辈辈留下的那片土地不要荒芜。
上一篇:广西:摸排重点分类督查下一篇:辽宁深入推进藏粮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