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合金钢的焊接修复来说,焊后常要采用焊后热处理来恢复材料的冶金和力学性能,焊后热处理不仅耗时较长成本高,并且也可能对母材造成消极的影响。回火焊道焊接技术无需焊后热处理,利用层道间的焊接热循环作用达到焊后热处理的效果,越来越多收到国外企业的青睐。
回火焊道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电站、石油化工等行业中高温高压系统部件的焊接修复和更换,主要有4种形式:
1、一致层焊接技术
采用SMAW或GTAW焊接方法,各层焊接参数相同,第一层焊接获得足够厚度的焊层,随后的焊接热循环使第一层焊道形式的热影响区处于Ac1温度以下,实现对热影响区回火,使热影响区获得回火马氏体+少量贝氏体混合组织,从而获得较好的韧性。
2、六层回火焊道技术
六层回火焊道焊接技术的研发主要是针对核反应堆应力容器用C-Mn钢和C-Mo钢部件,采用全自动GTAW方法替代半焊道技术实现高辐射区域的焊接修复。焊接修复过程中,对修复部位最低预热150℃,每层焊道的热输入不超过工艺评定试验中确定的焊接热输入的10%,至少焊接六层焊道。
3、可控熔敷技术
针对传统火电站焊接修复过程易发生蠕变脆化和产生再热裂纹的特殊材料,研发了可控熔敷技术。该技术需要焊接三层,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焊层间焊接热输入比例和焊道搭接量,以分别对前一层焊道形成的粗晶区和临界区进行细化和回火。焊接热输入比例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相邻焊层焊接热输入通常为前一焊层的1.3-1.8倍。焊道搭接量通常为50%左右。
4、焊趾回火技术
焊趾回火技术主要是针对角接机头或对接接头焊趾部位形成热影响区进行回火。多层多道盖面焊接完成后,焊趾部位形成的热影响区在焊态下硬度较高,服役过程中易产生脆化裂纹,通常在盖面焊道之上的特定位置焊接附加焊道,该焊道焊接热循环能够对焊趾部位热影响区进行回火。在施焊该层焊道时要注意与焊趾部位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与母材直接接触而形成新的热影响区。
四种方式主要是根据材料、焊接修复条件以及回火焊道实施位置的不同而选择的,
线材厂并无直接的高下区别。